强硬言辞和不断承诺“硬”脱欧的第二个原因(两者相互关联)是“阻碍其他国家”的论点。如果英国获得一份过于轻松的协议——即无需付出代价,却又被视为为脱欧付出沉重代价——可能会诱使其他成员国也寻求同样的协议,从而导致欧盟的弱化甚至解体。因此,某种形式的准成员国身份被断然拒绝。
而第二个论点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远远超出了任何脱欧战略的范畴。它触及了有时被认为是“欧 手机号码数据 盟灵魂”的东西——它的本体论本身——澄清这一点至少应该能引发人们对现行脱欧方案是否明智的重新思考。
显然,如果英国脱离欧盟并拒
绝自由流动,它就无法完全参与单一市场。但值得反复强调的是,成为单一市场的一部分和进入单一市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几十年来,甚至在单一市场被称为之前,欧洲的政策就是将单一市场准入权授予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作为一项 推广在线商店的 4 个想法 重要目标,这对联盟及其贸易伙伴都有利。最近达成的 CETA(加拿大-欧盟全面经济贸易协定)只是这项政策的最新体现,尽管它非常明显。联盟有无数此类协议——其共同点是授予单一市场准入权不仅不要求工人自由流动,而且将工人排除在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准入有时是非互惠的优惠基础,但对于许多合作伙伴(再次以 CETA 为例),则是完全互惠的基础。诚然,大多数协议涉及商品而非服务,但准入仍然很广泛。
欧盟为什么不尽快单方面宣布
希望英国至少能达成一项协议,允许其以不低于其与第三方达成的任何现有互惠协议的条件进入单一市场呢?我认为这样的声明有几个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将改变现有的破坏性、好战的氛围和情绪,这些氛围和情绪不利于友好脱欧。其次,从商业角度来看,它不会损害任何欧洲利益。第三,它将允许将谈 我的电话号码 判的这一方面交给技术官僚——细节决定成败!——同时允许金融服务、护照等较为敏感的问题在政治层面得到处理。
同样,几乎所有欧盟成员国都与第三方签订了双边投资条约,这些条约通常赋予公司董事等广泛的访问权限。英国难道不应该享有类似的特权吗?为什么同样的“最惠国”原则不应该扩展到授予第三方的这些特权?
从强势地位进行谈判,欧盟的此类善意姿态不会损害其利益;相反,它们将通过设定谈判中要实现的至少最低目标来促进谈判,并发出一个重要信号,即愤怒时期已经结束,实用主义已经回归。
那么,“阻止其他人”的论点又该如何解释呢?我的观点无疑是反传统的,但我希望至少值得一听。